三十年點滴在心頭
2025-07-31
在培訓的工作超過三十多年,回首這三十年也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變化,三十年前有一個「中國生產力中心」,當時推動的是一些工業自動化,也培養了許多企業經營輔導顧問,取得顧問資格後,可以輔導中小型企業,那時台灣的經濟蓬勃發展,對於如何提升全方位品質有莫大需求,另外類似的訓練機構還包括「中小企業協會」等,還有幾家知名的管理顧問公司如哈佛、專家…等。在沒有網路的年代,報紙是最直接的行銷通路,兩大商業報紙:工商時報與經濟日報,每週都有二天的分類廣告給這個行業,這筆預算開銷是必要的招生成本,只要有電話來詢問都會有成交的機會。不久「成功雜誌」的誕生給這個行業注入了新動力,一是舉辦八大講師在世貿會議中心的聯合講座,當時售票滿座還另外加開場次,這種模式也成功複製到馬來西亞和大陸;另一個創舉是引進了一些海外的培訓界大咖到台灣,這些大師有的也是暢銷書作者,像是喬吉拉德(世界汽車銷售冠軍),傑克坎菲爾(「心靈雞湯」作者),羅傑・道生(美國知名談判專家),丹尼斯・魏特利(「樂在工作」作者),那時市場也是一票難求,是培訓業界最好的年華。那時的我自行創業,都是以企業內訓為主,主要的課程以「習慣領域」學說為主,這是由游伯龍教授所創的理念,游教授也是我在這個行業的啟蒙者與貴人。習慣領域可以與創新結合,對於組織再造很有幫助;與溝通結合,可以了解人性、對症下藥;可以與自我成長結合,幫助人突破自我限制,享受無限潛能。那時自己也慢慢累積了口碑與知名度,以致於有機會在方智出版社出書,在工商時報寫專欄,以及幫中信房屋寫稿。後來與林偉賢學長合作,一起成立「實踐家」,到今年己經有27個年頭了,我的課也從企業內訓轉變成公開班為主,Money & Yoy課程已經開了近750期,在大陸、台灣、馬來西亞都有開課,今年這個課程我也將慢慢地傳承下去,讓更多優秀的老師擁有這個可以奮鬥一生的舞台。走過這三十多年,我有幾項領大家參考:一、有些能力,在你己無退路時才會展現,所以人生每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都是能力爆發的出口。二、珍惜與每一個朋友、同事、長官、客戶的緣分,曾經有過的美好,都是你未來好運的推手。三、路上一定會有難關,做好準備,然後就交給老天,不過請記得:老天爺一定不會給你一個你承擔不了的工作。四、工作好不好,自己適不適合,和天賦有關,請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你自己的感覺更重要。五、工作上的成長及認知上的突破,往往在既有環境中很難做到,你可以讓自己去增加別的經歷,然後會找到更強大的力量,如我去演了舞台劇,如我在台灣環島徒步。這幾點都是肺腑之言,但這只是我的經歷所得,不一定適用每一個人,但若有一點對你此刻有幫助,給了你信心與勇氣,那就足矣。人生沒有多少個三十年,但請你熱愛過去所經歷的一切,不論好與不好,你最終會明白,它比金錢更加的珍貴!
法拍屋量創十年新低 房價難跌!
2014-04-07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 2013年法拍屋交易量8,093棟,較2012年再度減少15.57%,寫下拍賣移轉新低量(如表一所示)←市區房價崩盤不易,買盤向市區外延伸,郊區低總價區域將繼續補漲←法拍屋減少,顯見貸款戶穩定,房價崩跌不易對房市的影響1.多數人仍負得起貸款,自住客需求仍旺—雖然市場對精華區房價的看法是,未來成長幅度恐將逐漸趨緩,但2013 年法拍屋量並未減少,多數人仍負得起貸款,所以在自住客需求仍旺的前提下,預計房價要下修仍有難度,現階段房價溫和成長或持平的機率最高。2.房價穩定時,買方進場選貨好時機房價穩定時,是買方進場選貨的好時機,房價投機氣息高時,泡沫反而容易形成,當大家都覺得部分區域房價應當走和緩格局時,就不容易泡沫。現在就是精華高價區人人想喊跌,房價卻未跌的狀況,這些喊跌的人通常是想進場掃貨的人,自住客現在應果決進場買房。3.法拍屋接近市價,法拍量下滑的另一層意義:A.市區法拍屋接近市價,顯示地段好的精華區,物件仍是供不應求,房價 要跌很難。B.此外,國內金融機構對房貸放款非常謹慎,例如名下擁有第二房或套房產品的貸款成數都會減少,顯示未來台灣房價要崩盤很難,因為還在市場的屋主,都是口袋深付得起房貸的客群,只要大部分屋主仍負得起房貸,就沒有急售的需求,房價就不容易下跌,買方現在就應該進場。五月報稅季 不動產交易所得稅申報須知根據財政部爰訂定「102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其重點如下:●個人若出售房屋,已提供或稽徵機關已查得交易時之實際成交金額及原始取得成本者,其財產交易所得額之計算,應依所得稅法第14 條第1 項第7 類相關規定,核實認定。‍●未能提供證明文件者個人出售房屋,未依前點規定申報房屋交易所得、未提供交易時之實際成交金額或原始取得成本,或稽徵機關未查得交易時之實際成交金額或原始取得成本者,稽徵機關應按下列標準計算其所得額:‍(一)稽徵機關僅查得或納稅義務人僅提供交易時之實際成交金額,而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如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以查得之實際房地總成交金額,按出售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占公告土地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總額之比例計算歸屬房屋之收入,再以該收入之15% 計算其出售房屋之所得額:1、臺北市或新北市,房地總成交金額新臺幣(以下同)捌千萬元以上。2、臺北市及新北市以外地區,房地總成交金額伍千萬元以上。(二)除前款規定情形外,按房屋評定現值之一定比例計算其所得額。至於非屬上開高價房屋者,102 年度之房屋交易所得標準係維持往年按房屋評定現值之一定百分比核定。經各地區國稅局調查後,臺北市都市化程度較為平均,且整體房地價格與上年度比較尚稱平穩,爰不予分區並維持上年度標準[ 按房屋評定現值(以下同)42%計算],僅就價格漲幅較大之高級住宅,按較高所得額標準(48%)核定;新北市由4級改為5 級、臺中市由9 級改為10 級、臺南市由3 級改為5 級及高雄市由4 級改為9 級,其他地區亦均適度分級並反映市場行情,均將使該標準更趨於細緻化,以適度反映地區差異性,俾趨近實情。「102 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詳http://www.etax.nat.gov.tw/etwmain/front/ETW118W/CON/384/8162746724810879188?tagCode= ( 資料來源:財政部網站)
大台北近期趨勢
2013-12-04
郊區新北大增13.3%  土城、淡水、汐止新建案行情創新高近期大台北郊區屢傳創高價建案。華固建設在土城首次推案,開價突破6字頭;鄉林建設在淡水紅樹林新推案,也開出頂樓戶7字頭行情,潤泰建設在汐止開出6、7字頭的豪宅價,都創下區域行情新高。大台北郊區新建案持續創高價,主要都是具有知名度的上市建商前往推案,不僅帶動區域行情,也吸引原本台北市中心的老客戶前往購屋。市區北市課豪宅稅 鎖定北市約3200戶 近2年交易豪宅 一律實價課稅明年財政部 房地產查稅重點●豪宅:.訂定台北市為豪宅查稅示範區,列管158棟、3200餘戶.列管期間近2年交易一律按『實價』課徵售屋所得稅.每季申報成效.逃漏稅罰金為補稅金額的1倍,如漏繳300萬稅金,須補繳300萬加300萬罰金,共600萬元●預售屋:積極查核紅單交易課徵所得稅●頻繁買賣自用住宅:一年買賣超過6次以上※註:豪宅定義為每戶『總價8000萬以上』、『每坪100萬以上』或『每戶80坪以上』;若每棟房屋符合前述兩項條件的『戶數達70%,就整棟列入』結論1.市區精華區塊建商在無地可蓋的情況下,建商必定往外向郊區發展,並且挾帶品牌優勢,在當地創下新高價,所以郊區中古屋低總價、低單價的案件將逐漸絕跡,有便宜的物件先買先贏。2.市區的豪宅及大坪數電梯產品,未來受限於政府打房及查稅,買盤會較保守,但小坪數電梯產品,以及低總價近捷運老公寓將會是未來市場主力,所以同樣低總價產品在市區,也會是明年房價補漲的主流產品。明年房價六大支柱長虹建設董座李文造近期發言認為:低利、通膨、游資、供需、稅率以及經濟持續成長等六大支柱支撐下,房市將持平或微漲5%。結論1.美國失業率未改善,QE3不會那麼早退場,國際間仍是走寬鬆貨幣政策,國內央行明年有望持續維持低利。2. GDP經濟成長率今年預測將不保2,明年也不樂觀,所以預計央行不敢隨便升息,會戰戰兢兢地觀察國內景氣表現好壞才做決定,在景氣變動大的情況下,游資必然往最穩健的房地產跑,所以在低利環境及游資過多的情況下,明年房市仍相對穩定,現在就是房價最穩定最適合進場的時候。
QE3若退場,熱錢走了 台灣房地產會跌?
2013-11-21
先問台灣房地產到底是自己人買比較多,還是外國資金?首先-外國人買台灣房地產條件 需享有完全平等互惠之國籍人士,可無限制的購買台灣不動產;詳見「外國人在我國取得或設定土地權利互惠國家一覽表(連結 http://www.land.moi.gov.tw/filelink/797c-1.12.pdf 其實台灣房地產,外國人買得真的非常非常少(如下頁表格),每年約1000件(2013年全台買賣移轉件數估36.8萬件),所以熱錢影響股匯市較多,買房地產少,因此談論QE退場,房地產投資會變少,台灣房價會崩的理論其實不成立。那陸客買台灣容易嗎?陸客買房限制--大陸自然人買台灣房地,3年內不准出售,1年最多只能住4個月,限制頗多 ü   申請耗時 包括港澳人民的外籍人士在台買屋,只要符合「公平互惠」原則即可,不限買賣移轉時間,雖然2009年6月30日,政府也開放大陸地區人民可在台購買房地,但對於住宅卻有買進3年不能移轉的限制,加上購屋審核流程費時1至2個月,目前仍未能有效吸引陸客大舉來台買房。 利多:現在陸客在台停留的時間,從過去的1年最多不超過1個月,延長至4個月,且可以買進商辦、廠房與自用住宅等,且也取消申報資金來源的規定。但…ü   3年不得移轉ü   貸款限制外籍人士在台購屋申請貸款,銀行會要求須有另一位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民擔任保證人,且多數屋主的申貸成數可達6~7成,但若是陸客身分,按目前法令規定,最高核貸成數不超過5成。 綜合以上1.台灣房屋自有率約85%~88%,受外來資金影響較少,這樣的情況下,國際熱錢退出亞洲市場時,對台房市反而影響不大,影響較多的是股匯市,房地產仍然穩健,可中長期持有。2.而陸客來台買房限制多,目前仍不是影響台灣近年房價上漲的主因,這樣封閉的買盤,其實房價反而相對穩健,不易受國際事件影響。 結論1.台灣房屋自有率高,受國際熱錢波動小,房價相對穩定,可中長期置產投資。2.海外不動產實際投報率在扣除隱含費用後須打折,建議買方先佈局台灣房地產,有多餘資金才考慮海外標的或股票基金。3.近期財政部宣布奢侈稅維持兩年不變,在GDP成長率不保2的狀態下,政府打擊房地產的力道會減少,畢竟房地產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不會過度打擊。4.今年全台整體房市成交量已較去年同期成長11.8%(根據內政部買賣移轉棟數統計),顯見一般民眾買房需求仍在,近期房價仍可望維持然溫和成長,現在房價穩定,反而是最好的進場時機。
海外不動產 投資成本比較
2013-11-21
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網站公布2013年第二季房價變動調查,亞太地區領漲全球,其中台灣以14.5%年增率衝上亞軍,單季成長更以漲幅7.33%高居全球第一,大演多頭行情。但北市租金投報率平均1.57%則是全球最低,反觀美、日、東南亞國家,因房市、匯率政策或經濟快速成長,投報率相對亮眼,民眾因而興起海外置產潮。 根據以上調查後,許多買方也開始認為投資海外比投資台灣好,因此不想在台灣買房,究竟這樣的問題如何破解呢?海外不動產的投報率真有如此驚人,可以到實收5%以上?以近期最夯的日本與馬來西亞來說明,投資這兩處是否還有其他的稅費成本呢?日本房地產投資的其他成本物業公司代租管理費用  每年租金的10%租賃所得稅每年20%中古屋可能每3~5年需定期提撥修繕基金屋主來回管理機票錢購屋時買方服務費3%可能有匯損:近兩年,日本政府實施日圓貶值救出口政策,日圓近期已大貶三成,在一年多前用台幣換日幣買日本不動產的台人,則現虧三成。 所以在扣除以上成本下,本來設定5%投報率物件,實際則至少須打七折或更多,若再加上日圓大幅貶值,又賠掉了三成房價。所以高投報率數字背後,其實仍有其風險存在。總評:日本經濟泡沫後,房價長期維持不變,適合保守的收租客,較難賺取房價增值的價差,而選擇投資台灣房地產的好處是,要找到三年內至少漲10%物件,認真挑,其實不難。 馬來西亞房地產投資的其他成本最大費用:每年租賃所得稅26%買方印花稅約1%~2%2年內出售房屋且有獲利,繳交資本利得的15%作為交易增值稅;若是2年至5年售屋,獲利部分則得繳交10%的資本利得稅,5年後賣屋就免繳馬國買賣合約律師費1%總評:馬來西亞物件,租賃所得稅高達26%,加上其他費用,實際投報率也同樣要再打七折,且因為五年內買賣要課資本利得稅,不適合極短線或想兩三年內就賣掉的投資買方。 綜合以上1.若北市能找到三年內可以漲10%以上的物件(認真挑,真的不難),應該買,不用考慮投報率低的問題,因為反觀日本房價20年沒什麼變化,身為外地台灣人,投資資訊相對當地日本人薄弱,要在日本找到會漲價的物件,比自己長年在台灣看房子挑有潛力的物件困難。2.若您在台灣外能找到投報率2~3%以上物件(相信還很多),其實不比投資海外不動產差,應該買台灣。
財政部近日擬對多屋族加課「囤房稅」怎麼看?
2013-10-30
前言:財政部近日擬對多屋族加課「囤房稅」,尤其是名下擁有三房以上的房產者。現行房屋稅機制中,已賦予地方政府調高房屋稅率的機制,除用做「自住」的住家用房屋,稅率固定為1.2%之外,其他如出租供做住家用房屋、營業用或非住家非營業用房屋(如醫院診所等),都有上、下限稅率,但各地方政府目前普遍都按下限稅率,從低徵收房屋稅,調漲空間極大。財政部舉例,出租供住家使用的房屋,法定稅率為1.2%至2%,但全台都以最低的1.2%稅率徵稅。持有超過一棟以上房屋的所有權人,非供自用的可能性較大,地方政府若能就多屋且非供自住使用的房屋,按其持有屋數加重課稅,即能達到「囤房稅」的目的。過去嘗試打壓房價的政策效果1. 奢侈稅實施兩年多來,2011~2012台灣房市量縮價卻不跌反升。奢侈稅後,卡兩年才能賣,造成市場供給減少,還在市場買房的買方,都是口袋極深的屋主,屋主會將等待2年的時間成本,轉嫁給買方,期望獲利更多才賣。好案件往往要加價才能成交,所以造成房市『量縮價漲』。2.實價登錄快一年,台北市房價怒漲10.74%。由於交易資訊件透明,成交價有依據後,造成好案惜售,價格逐步墊高的現象,所以除精華區台北怒漲一成外,未來低總價的郊區也會以同樣的模式複製,要買要快。分析:情況1:囤房者房屋稅若從房屋評定現值的1.2%調升為2%真正有錢囤房的,根本不怕,更何況房屋稅若從房屋評定現值的1.2%調升為2%,對有錢人是九牛一毛,對一般人也是不痛不癢。 情況2:囤房者房屋稅若調高為房屋評定現值的2%以上,或非常高(僅為假設,實際上財政部只是考慮由1.2%增加至2%而已)→囤房稅,最終會演變成是在幫助更有錢人進貨而已,首購族現在反而更應加快進場搶貨。     就算大幅調高擁有三房以上的房屋稅,打壓的是『中等有錢』的買方買給父母或子女的需求,對真正的『超級有錢人』影響不大。擁有3屋的中等有錢買方因房屋稅增加而選擇出脫房產,然後超有錢的人反趁機收購來囤房,口袋超級深的超級屋主擁有的房子變更多了,如此下去,打擊不了房價,超有錢人反而推升房價賣給賣給真正有需求的首購族。 所以囤房稅若調得更高,會讓財富轉向更有錢的人集中,房產壟斷在少數人,一般人資產會變更少,首購族會更買不起,除非你付出高額的代價,讓囤房者獲利飽飽,願意賣您。 結論:首購族或買第二屋的,第四季應大舉進場,先買先贏,囤房稅根本打擊不了有錢人,等到未來房地產落到金字打最頂端的客群之中後,房價已漲上來,再買就來不及了。